云原生边缘计算探索

发布于 2017-11-09 · 本文总共 1409 字 · 阅读大约需要 5 分钟

边缘计算

历史

2013,美国太平洋西北国家实验室,Ryan首次提出边缘计算概念;

2015,欧洲标准化协会(ETSI),发表关于移动边缘计算的白皮书;

2016.5,美国韦恩州立大学,施巍松教授团队,给出边缘计算正式定义;

2016.11,华为、沈阳自动化研究所、信通院、英特尔、ARM等成立边缘计算产业联盟,致力于推动 “政产学研用”,引领边缘计算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;

2018,AWS、Google、Azure、华为云、阿里云等云厂商相继发布边缘计算产品;

概念

边缘计算指在靠近物或数据源头的网络边缘侧,融合网络、计算、存储、应用核心能力的开放平台,就近提供边缘智能服务,满足行业数字化在敏捷连接、实时业务、数据优化、应用智能、安全与隐私保护等方面的关键需求。

物联网的核心是让每个物体智能连接、运行,那么边缘计算就是通过数据分析处理,实现物与物之间传感、交互和控制。它是物联网从概念到应用的一把钥匙,更是制造业从“笨拙”变得“智慧”的重要途径。

云计算是集中式大数据处理,那么边缘计算可以理解为边缘式大数据处理!

由于边缘计算(Edge computing)指的是接近于事物,数据和行动源头处的计算,所以我们也可以把这种类型的数据处理使用更通用的术语来表示:邻近计算或者接近计算(Proximity Computing)

创建专门的基于边缘计算的应用程序是非常有意义的,例如将数据处理放在传感器中以快速处理对报警响应的应用程序。但是,你不会将库存控制数据和应用程序置于边缘——将所有计算机移动到边缘将导致分布式,不安全和无法管理的混乱。

特点

1.分布式和低延时计算

2.对终端设备的数据进行筛选,不必每条原始数据都传送到云,充分利用设备的空闲资源,在边缘节点处过滤和分析,节能省时

3.减缓数据爆炸,网络流量的压力,在进行云端传输时通过边缘节点进行一部分简单数据处理,进而能够设备响应时间,减少从设备到云端的数据流量

4.智能化(Edge intelligence)

对于未来而言物联网也好、AR或则VR场景也好以及大数据和人工智能行业,实际上都有着极强的对近场计算的需求,边缘计算保障大量的计算需要在离终端很近的区域完成计算,完成苛刻的低延时服务响应!可以预见的是,在未来边缘计算的发展并不边缘!

边缘计算的价值

安全与隐私保护

设备安全

网络安全

数据安全

应用安全

海量数据

物联网时代边缘数据爆炸性增长,全部上云成本高昂, 数据在本地进行分析和过滤,节省带宽;

实时,低时延

E2E业务时延<10ms

AI增量学习,实时更新模型;

本地自治

不依赖云端的离线处理和自我恢复;

数据处理、机器学习、深度学习等AI能力在边缘运行;

业务本地自治,保障业务可用性;

联接控制,自动智能运算和决策;

行业概览

2013年中国国内云计算市场47亿人民币,2013-2017平均增速为75%,总市场过千亿;

预计2025年有50%数据在边缘分析、处理、存储;

涉及领域

物联网的神经末梢,人工智能的最后一公里;

智慧城市

智能制造

智能家居

车联网

智能安防

智能电网

Fog Computing

雾计算(Fog Computing),这个概念由思科首创。简单点说,拓展了云计算(Cloud Computing)的概念,相对于云来说,它离产生数据的地方更近,数据、数据相关的处理和应用程序都集中于网络边缘的设备中,而不是几乎全部保存在云端。

refs

https://github.com/deislabs/akri




本博客所有文章采用的授权方式为 自由转载-非商用-非衍生-保持署名 ,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,谢谢。
声明:
本博客欢迎转发,但请保留原作者信息!
博客地址:邱文奇(qiuwenqi)的博客;
内容系本人学习、研究和总结,如有雷同,实属荣幸!
阅读次数:

文章评论

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


章节列表